管束除霧除塵器作為除塵系統(tǒng)的末端處理裝備,可去法脫硫無法收集的酸霧、控制PM2.5微細顆粒物及解決煙氣排放濁度等問題,國內以往主要應用于化工、冶金行業(yè),近兩年有多個電廠的管束除霧除塵器項目投產,達到了5mg/Nm3排放標準。
粒徑小于0.5μm粉塵的主要荷電作用是擴散,電流密度是此時的影響因素。放電極被浸潤后電子較易溢出,水霧被電火花進一步擊碎使電場中充滿大量的帶電霧滴,增加了微細顆粒的荷電機率,荷電后的粒子被捕集的速度也提高。因此管束除霧除塵器可以在高煙速下捕獲的煤灰粉塵和石膏液滴,由于在205℃以下時以粒徑小于0.4μm的液滴形式存在,因此也有很高的脫除率。
管束除霧除塵器有金屬、纖維和導電玻璃鋼三類極板材料:金屬極板采用剛性金屬材料作為收塵極板,采用噴淋系統(tǒng)水膜清灰,是管束除霧除塵器的主流技術。但要求水膜連續(xù)均勻以防止極板腐蝕,因此需要設置復雜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防止堿性水膜進入石膏系統(tǒng)影響石膏脫水率。纖維極板采用柔性纖維織物制成,除塵效率易受極板間距變化影響,穩(wěn)定性差,目前已較少選用;導電玻璃鋼極板用合成樹脂粘合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兼具導電性和蝕性,無需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和加藥中和環(huán)節(jié),維護費用較低,但導電玻璃鋼電導率較低,電耗比金屬極板高。
管束除霧除塵器有管式和板式兩種基本結構:管式管束除霧除塵器的集塵極為多根并列的圓形或多邊形豎直管,放電極位于圓管或多邊形管的軸線,只能用于處理豎直流動的煙氣;板式電除塵器集塵極呈平板狀,極板間均布電極線,可處理水平或豎直流動的煙氣。相對于板式結構,管式結構的極線和極板間電場分布較均勻,有利于根據(jù)粉塵特性調節(jié)電場;管式電除塵器的結構緊湊,總體積相同時的收塵面積大,可以獲得較高的除塵效率。
管束除霧除塵器按布置方式分為臥式和立式,臥式管束除霧除塵器結構與常規(guī)電除塵器基本類似,采用金屬極板、煙氣水平進出。管束除塵器沖洗噴嘴布置在電極上方對收塵極和放電極同時進行連續(xù)噴淋,噴淋水經下部灰斗收集后自流至循環(huán)水箱。立式管束除霧除塵器的陽極布置成方形、圓形或六角形套筒,煙氣豎直進出,與脫硫塔分開單獨布置時上進下出,與脫硫塔合并布置時下進上出。合并布置方案可以節(jié)省占地,減少煙道長度,但對脫硫塔所能支撐的荷載要求較高,需與脫硫塔聯(lián)合設計,施工周期較長。
由國內部分發(fā)電公司首先提出的超凈脫硫煙氣協(xié)同治理方案,通過多個設備協(xié)同處理提效率,在達到超凈排放要求的同時節(jié)省了管束除霧除塵器投資,已有多家電廠采用并順利通過環(huán)保驗收。此方案不同于由單一設備處理單一污染物的傳統(tǒng)設計理念,提出由鍋爐尾部多個設備協(xié)同處理多種污染物,特定設備在脫除主污染物同時也間接脫除其它污染物,并為其他設備脫除污染物創(chuàng)造條件。具體到粉塵系統(tǒng)中將常規(guī)工藝中的脫硫、除塵兩個的獨立系統(tǒng)協(xié)同考慮,在脫硫塔中加裝除霧器,并通過對煙氣流程中各設備的一系列改進,最終達到在滿足粉塵排放標準的前提下節(jié)約濕式除塵器投資和場地的目的。
在脫硫塔上游,協(xié)同治理方案通過低低溫除塵技術,配合在干式靜電除塵器末級加裝高壓高頻電源、移動電極或機電多復式電場等措施,使冷凝附著在粉塵表面、降低粉塵比電阻以避免反電暈,并通過煙塵的粒徑分布進一步提高脫硫塔的除塵效率。
超凈脫硫技術以除霧器技術為核心,通過除霧器結構形式,優(yōu)化煙氣流場、加強噴淋等措施提效率。
除霧器有管式、平板式和屋脊式三種型式:管式除霧器去除大霧滴效果顯著,阻力小,去除小霧滴效果較差。平板式除霧器結構簡單,易引起液滴的二次夾帶。屋脊式除霧器設計流速大,經波紋板碰撞下來的霧滴可集中流下,減輕煙氣夾帶霧滴,除霧面積比較大。超凈脫硫技術一般采用多層屋脊式加管式組合型除霧器,將將管式除霧器加裝在脫硫塔噴淋層和第屋脊式之間,借用屋脊式沖洗水實現(xiàn)自清潔,同時預粒徑的石膏漿液,防止堵塞并通過在波紋板葉片上增加小鉤脫除20~100μm的微小顆粒。